浙江踏信冷链物流将继续以“以诚为本,互惠互利”的原则,以客户满意为标准,以保持行业为目标,不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结合传统的经验与科学的管理,努力发展成为乃至国内、具实力的中型物流企业。
整体发展趋势展望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发展冷链物流,加强多温层节能冷库、加工配送中心、末端冷链设施建设,鼓励应用冷藏运输、全程温湿度监控等先进技术设备,建设标准健全、功能完善、上下游有效衔接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根据《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推进铁路冷链物流网络布局,改善鲜活农产品流通环境,拓展铁路冷链物流市场。计划到2020年,冷链运量规模达到2000万吨以上,冷库容量规模达到300万~500万吨,冷链物流营业总收入达到500亿~700亿元;冷链主通道基本形成稳定的运输班列;新增新型冷藏车(箱)1000辆;构建畅通高效的铁路冷链物流网络通道结构。确定铁路冷链物流基地82个,其中区域级铁路冷链物流基地14个,地区级铁路冷链物流基地68个。
除了铁路网络外,"十三五"期间也同时大力发展其它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广东省冷链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末冷链物流业降本增效,全省冷链流通率将达到25%,冷藏运输率达到55%,流通环节损耗率下降10%;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全省冷库容量达到450万吨,冷链运输车辆达到15000辆,预冷保鲜比例达到30%;培育和认定冷链物流示范园区25个,示范企业50个。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大湾区建设和海南等更多自贸区的开放,区域升级必将会在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冷链配套服务等方面产生很多新机遇。
图表92:广东"十三五"冷链物流发展主要任务指标
数据来源:广东省商务厅,艾媒数据中心
政策支持发展趋势
从2018年国家及各省市区域出台的冷链相关政策来看,主要有以下趋势:
1、加强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畅通高效的铁路冷链物流网络通道结构,建设铁路冷链物流基地。放宽冷链运输车辆的城市交通管制,合理保障冷链物流车辆牌照发放数量等。建设具有集中采购和跨区域配送能力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配备预冷、低温分拣加工、冷藏运输、温度监控等冷链设施设备,建立覆盖加工、运输、储存、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
2、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具有产后商品化处理功能的产地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配备产后清洗、加工、预冷、烘干、质检、分级、包装、冷藏等设备,补齐农产品等供应链"初一公里"短板,提高农产品等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鼓励农产品等流通企业加强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使用效率。
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意见。其中提到,到2025年,主骨架能力利用率显著提高,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统筹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实体线网里程达到26万公里左右。“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基本建成,普速铁路瓶颈路段基本消除,“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国道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一体化、集约化、复合化水平明显提高。
以多中心、网络化为主形态,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意见》提出了完善网络布局、加快主轴建设等10项重点任务,即完善网络布局,加强主骨架路线联网、补网、强链,提升网络效益;加快主轴建设,全面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间3条交通主轴能力,加快畅通成渝连接其他主要城市群的3条交通主轴;加强走廊建设,逐步打通和完善重点路径快速干线,推动普通干线繁忙路段改造提升;推进通道建设,推进出疆入藏、沿边通道建设,提高内外连通、通边达海水平;提升枢纽能级,加强国际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推进枢纽港站一体化建设;完善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提升管养效能,注重主骨架设施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益,提高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加快智慧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主骨架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推进绿色转型,推进以低碳为特征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安全水平,加强主骨架多方式、多路径建设,提升网络韧性和安全性。
——中国交通报
02交通运输部加快构建智慧物流标准体系日前,交通运输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称《指南》),持续提升智慧物流标准化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高质量标准供给。
《指南》立足交通运输行业中与智慧物流密切相关的标准,针对运输配送等关键环节,突出智慧特征,按照需求导向、创新引领、场景驱动、突出重点、动态调整的总体思路进行编制。
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标准、设施设备标准、系统平台与数据单证标准、服务与管理标准4个部分,包括标准72项,其中现行有效标准28项,在研标准9项,待制定标准35项。为加强与相关领域标准协同配套,《指南》还列出了与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密切相关,但不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标委会归口管理的19项标准。
《指南》提出,到2025年,聚焦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系统平台、电子单证、数据交互与共享、运行服务与管理等领域,完成重点标准制修订30项以上,形成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系统全面、先进适用、国际兼容的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体系。
交通运输部将会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加强组织保障,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相关程序,并加强重要标准宣贯培训,扩大国际合作交流,为加快智慧物流发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运输部
03《四川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四川省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从深化现代流通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增强交通运输流通承载能力等几个方面加快建设系统完备、创新引领、协同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
在健全现代商贸流通网络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多层次商贸网络、建设城乡高效配送体系、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网络。在推进实体商业转型融合发展上,支持大型商超建设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线上网络、线下门店资源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首店、经济,鼓励国内外零售企业开设品牌首店、全球新品。支持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
此次出台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如何构建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物流枢纽网络,加快推进成都陆港型、遂宁陆港型、达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积极争取成都空港型、泸州港口型、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积极加入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创建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
拓展物流服务新领域新模式。发展高铁快运,研究布局成都、广元、绵阳等高铁货运物流基地;推动智慧绿色物流发展,建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等综合供应链服务平台,支持传统流通、物流企业采购、销售服务的数字化、在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