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关注微信
手机扫一扫 立刻联系商家
全国服务热线17280155564

浙江电商冷冻产品运输 电商冷链物流 恒温运输 冷冻冷藏

更新时间
2024-11-15 08:00:00
价格
220元 / 吨
杭州踏信冷链物流
浙江冷链物流
冷冻食品
冷冻冷藏运输
杭州冷冻运输
杭州冷链冷冻
联系电话
17280155564
联系手机
17280155564
联系人
宋江
立即询价

详细介绍

杭州踏信冷链物流在北京、、重庆、昆明、西安、兰州、银川、乌鲁木齐、广州、武汉、长沙、济南、石家庄、大连、沈阳、南京、杭州等地均设有分支机构和自行管理的仓库及一大批长期合作的车辆。均能为贵公司产品达到各地的接货、入库、配送提供服务。

 车辆资源丰富

张江波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


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物流成本的决策部署,近年来,我委牵头报请国务院印发系列综合性政策文件,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深化产业联动融合和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基本构建起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政策框架体系。在各相关部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较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与主要经济体差距不断缩小。


但同时,由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快速发展,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物流降成本工作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受物流疫情影响,交通物流运行受阻,社会库存高位运行,物流保管费用明显上升,社会物流成本水平出现阶段性上升。对此,我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强化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收费公路货车通行费减免10%、用好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物流等,支持货运企业和司机等重点群体纾困。此外,针对今年经济发展形势,我们积极加大对物流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统筹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物流、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等方式,支持相关物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减轻物流企业融资成本压力,助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


为深入推进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将“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作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对此,《规划》重点从三个维度加大政策引导:一是巩固减税降费成果。严格落实已出台的物流减税降费政策,推进现代物流领域发票电子化,落实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购置挂车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等税收优惠政策,坚决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依法治理“只收费、不服务”行为,清理规范铁路、港口、机场等收费。二是更加突出提质增效。重点聚焦全链条降成本、系统性降成本,强调通过提高物流发展质量、增进物流效率来推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一方面,推动解决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瓶颈问题,扩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合理有序推进大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推动铁路货运量占比较2020年提高0.5个百分点,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促进以压缩物流各环节成本为导向的“数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运行体系、提高物流质量效率为重点的“系统型降成本”转变。三是推进深层次降成本。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企业协同发展,推动设施联动发展,支持生态融合发展。加快库存周转,减少社会物流保管和管理费用。稳步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不断健全“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推动物流规模化、网络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动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水平。

A



Q

中国经营报:


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发展农村电商,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请问,现在进展如何,下一步在支持发展农村快递物流、促进农村消费有哪些举措?


张祥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


物流配送体系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是促进农村消费、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等,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2600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15.3万个,推动各地加快完善农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农村物流仍存在设施现代化水平低、资源整合不充分、配送成本高等短板,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组织实施好乡村建设行动。下一步,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实施“千集万店”工程,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促进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持续提升。


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发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等跨部门协调机制作用,加强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邮政局等单位的沟通协作,统筹政策举措,促进农村村邮站、电商服务站、便利店等网点设施共建共享,推动“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网多用”。


二是优化网络布局。持续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物流配送站点,完善仓储、分拣、包装、运输等设施设备,增强对乡村的配送能力。发挥邮政、供销等基层优势,提高“快递进村”通达率。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发展智慧物流、共同配送,支持县域邮政、供销、电商、快递、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市场化合作,开展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等物流快递共同配送服务,逐步实现统一揽收、统一分拣、统一仓储、统一运输、统一配送“五个统一”,降低物流成本。


四是加强主体培育。支持农村各类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采用企业联盟、股权投资等方式合作,做大做强,积极参与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快递物流配送人员培训,提升电商直播销售、数字运营等实操技能,增强创业就业能力。



深圳卫视: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建设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能否介绍一下相关领域情况,将如何推动国家物流枢纽和示范区建设?


张江波


这包括了两方面内容,一个是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另一个是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决策部署,2018年,经国务院同意,我委会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了《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在全国127个城市规划布局建设212个国家物流枢纽,“点”“线”“网”“面”协同推进,引导物流资源集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打造跨区域的物流通道,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带动制造、商贸等产业集聚,与物流融合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在“十四五”时期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截至目前,我委已会同交通运输部发布4批年度重点建设名单,共95个国家物流枢纽(其中“十四五”时期发布2批重点建设名单,共50个国家物流枢纽),覆盖30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本构建起“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框架。从我们会同国家物流枢纽联盟组织开展的监测评估情况看,相关枢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集聚效应不断增强,运营效率效益显著提升,在纳税、就业等方面社会贡献持续提高,枢纽作为物流设施网络核心节点、区域物流活动组织中心、产业集聚发展重要平台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特别是面对今年复杂多变的疫情形势,相关枢纽认真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充分发挥物流“国家队”作用,全力畅通交通运输“大动脉”,积极打通城乡配送“微循环”,有效保障应急物资中转分拨,努力维护生活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保供稳价“生命线”,前10个月平均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3.7%,高于全国物流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出较强的承压能力和发展韧性,对全国物流网络的骨干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从三方面将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加快完善枢纽网络。支持和引导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枢纽扎实做好各项建设工作,促进枢纽业务协同、政策协调、运行协作,加快推动枢纽互联成网。依托枢纽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按照“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原则,分年度稳步推进已纳入规划的枢纽建设。二是适时开展动态调整。结合枢纽运行监测情况和建设需要,适时增补一批承载城市和枢纽,进一步优化枢纽网络空间布局。对已纳入规划或年度建设名单,但长期达不到建设要求或无法有效推进的枢纽及承载城市,及时动态调整退出规划,确保枢纽建设质量。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中长期物流以及推荐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方式,支持枢纽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


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建设是深入梳理总结国内国际现代物流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提出的一项重大创新性举措,重点依托国家物流枢纽及相关产业资源,促进物流与相关产业集聚发展,在特定区域打造形成产业联动融合更紧密、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更突出、发展特色更鲜明的枢纽经济,是国家物流枢纽支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功能的终体现。目前,我们正在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基础课题研究,下一步将在现有成果基础上研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初步考虑,重点从三个方面指导地方做好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打造枢纽经济发展承载空间。统筹考虑国家物流枢纽空间布局,以及与枢纽紧密相关、高度联动的相关产业发展布局,明确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的主要载体、辐射范围,加强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发展环境,为现代物流和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构建供需适配的产业体系。紧密结合不同类型枢纽的主体功能定位,以及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基础条件,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既充分发挥枢纽对相关产业规模扩张、质量提升的支撑引领作用,又借助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物流市场需求,巩固提升枢纽的物流组织中心作用,推动枢纽与相关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培育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促进枢纽与相关产业协同联动和融合发展,打造以枢纽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引导制造、商贸、物流、金融等企业依托枢纽,实现上下游各环节资源优化整合和高效组织协同,发展敏捷制造、准时生产等精益化生产模式,探索发展虚拟生产、云制造等现代供应链模式,提高枢纽创新发展和价值创造能力。



香港经济导报: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在推动大宗货物、集装箱中长距离“公转铁”“公转水”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下一步将如何深入推进货物运输结构调整?


张大为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加强统筹协调,狠抓任务落实,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一是推动出台《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指导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大宗物资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铁水”。二是联合发改委开展了四批1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的创建工作。2021年,示范工程累计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20万标箱,开通联运线路450条。三是积极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强化运输服务规则衔接。会同铁路等有关单位建立工作机制,协调推进和支持港口集疏运铁路建设,扩大“散改集”规模。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7.8%提高至2021年的9.2%,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重由2017年的14.1%提高至2021年的15.8%。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铁矿石、煤炭通过铁路、水运、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运输方式的疏港比例分别较上半年提高2.4个和1.9个百分点。今年1—11月,我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完成805.6万标箱,同比增长17.6%。全国港口“散改集”作业完成643.3万标箱,同比增长11.9%。


党的二作出了加快推动交通运输结构调整优化的重大决策部署。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型,不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


一是进一步推动重点区域优化运输结构。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晋陕蒙煤炭主产区等区域为重点,持续加大推动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力度。


二是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动港口铁路专用线建设提质扩面,推动铁路专用线由通港口向通重点港区转变,一体推进设施联通、信息互通和管理融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到2025年实现沿海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超过70%。


三是加快运输组织模式创新。深化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强化运输服务规则衔接,积极发展多式联运“一单制”,加快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大力推进铁水联运发展,“十四五”时期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约15%。推动港铁相关合资公司强化联合营销,不断扩大“散改集”规模。



财经电视: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将“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重点推动?



现代物流兼具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双重特点,不仅是促进市场供需对接和实体商品流通的重要基础,而且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物流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00万人,对稳就业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应对疫情期间,现代物流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水电气等重点行业一样,成为保障社会民生的重要支撑。“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从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发挥现代物流民生保障作用:一是支撑扩大内需和消费升级。完善商贸、快递、冷链物流网络,健全城市特别是超大特大城市物流设施网络,加强重点生活物资保障能力;补齐农村物流设施和服务短板,加快工业品下乡、农产品出村双向物流服务通道升级扩容、提质增效,扩大优质消费品供给。二是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等大型冷链物流设施,加强生鲜农产品检验检疫等质量监管。加快建立覆盖冷链物流全链条、医药物流全流程的动态监测和追溯体系,提升冷链物流质量保障水平。三是支持新业态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稳步发展即时配送、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保障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近期,我们将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是促进即时配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即时配送是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力众包等模式,实现点到点、无仓储、无中转、即需即送的快捷物流服务。在餐饮外卖特别是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带动下,即时配送实现高速发展,在保障生活物资供应、改善居民消费体验、促进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有关行业协会反映,2022年我国即时配送订单预计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作为跨界融合的新兴现代物流业态,即时配送与现行政策体系、管理机制不完全适应,行业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包括适应即时配送特点的政策框架体系不完善、传统劳动保障制度不适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需要、平台企业协同管理作用发挥不足以及标准规范、配套设施设备不健全等。对此,我们正在牵头研究制定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强系统谋划和总体部署,进一步促进即时配送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推进城郊大仓基地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直接面向城市消费市场,具备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综合服务能力,与即时配送等新兴物流业态紧密相关,是优化城市物流体系、完善城市消费流通网络、提高城市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我们正在组织开展城郊大仓基地布局建设研究工作。初步考虑,拟重点面向大城市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统筹发挥城郊大仓基地贴近消费市场、综合服务能力强,以及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资源集聚能力强、服务辐射范围广、一体化运作效率高等优势,推动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郊大仓基地”的生活物资物流设施网络,有效提高城市物流体系“平急转换”水平、城市生活物资和消费品保障能力。


相关产品

联系方式

  • 电  话:17280155564
  • 执行董事:宋江
  • 手  机:17280155564
  • 传  真:17280155564
  • 微  信:17280155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