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暴涨,新能源重卡何以“来势汹汹”?
累计销量10120辆,同比增长491%,较比今年1~5月488%的超高涨幅,再度扩大3个百分点。这就是上半年新能源重卡交出的成绩单,突出表现堪称“疯狂”。
年初至今,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油价高企、车多货少的不利条件下,全国重卡销量俯冲式下跌至38万辆,较比上年同期降幅达63.6%,陷入2017年以来的低谷。
相对应的,面对同样不利局面,新能源重卡顶住压力,持续释放活力。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2月到今年6月,新能源重卡销量已连续实现同比增长,上升之势势如破竹。
新能源重卡尤其电动重卡为何能够快速实现“起飞”?其会否在下半年继续破浪前行,为中国商用车新能源化进程按下“加速键”?
(图源网络)
“四重奏”奏响冲锋号
按技术路线划分,新能源重卡包括电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三大类。上半年,电动重卡销量占新能源重卡整体销量的94.3%,处在全面位置。
电动重卡市场之所以如此火爆,得益于政策加码、模式创新、场景契合、需求释放这一“四重奏”合力驱动。
汉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动力传动研发中心副主任张欢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在践行“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若干利好新能源重卡推广和应用的政策。比如,国家将唐山、包头、宜宾列为新能源换电重卡特色类试点城市,上述城市发布了一系列支持换电重卡推广应用的配套举措。7月19日召开的交通运输部部务会也再次指出,要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从效益上讲,换电模式不仅提升了电动重卡的运营效率,还能降低用户的车辆购置成本。张欢介绍称,为让电动重卡真正实现“人歇车不歇”,汉马科技在行业内首创了“充换电一体化”模式,其利用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与换电技术相结合,实现短3分钟完成更换电池操作,让新能源重卡在运营效率上向燃油重卡看齐。
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也直言,相对燃料电池、混合动力重卡,电动重卡不仅市场表现好,前景更值得看好。
究其原因,在于150公里左右的运输半径,非常利于发挥电动重卡的运营成本优势。在港口、钢厂、矿山、市政专用等倒短场景中,车辆大多时间只需在固定区域、线路完成运输工作,充换电因此更为方便、快捷。
“只需确保一定的车辆出勤率,不论充电或换电,‘电费’总归要低于‘油费’的。尤其现阶段,油价居高不下,‘油电差’相当明显,钢厂等又都属于大工业用电,用户使用新能源重卡,必然可以得到更多实惠。”范永军表示。
一些受疫情反复影响而停工停产的企业,在上半年行将结束前开始启动复工复产,同样是市场回暖的积极信号。因供应链受阻而耽搁交付的新能源重卡订单终于给到用户手中;一直对新能源重卡持观望态度的用户顺应趋势,正加入到采购新能源重卡的队伍中来。有业内人士预计,当疫情阴霾渐去,新能源重卡销量增速还将加码,年内销售规模将超2万辆。
以降本增效“抢”市场
一辆新能源重卡的购置费用,或相当于两辆燃油重卡的价格。这让很多用户从一开始就对新能源重卡抱有怀疑态度,他们追问:“身价”差了几十万元,仅仅依靠“油电差”和“高频运营”,真的可以实现“弥补”吗?
对此,马鞍山市利泰丰物流有限公司自卸车队队长贾民对《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表示,他理解这些用户的想法,但也坚信公司选择新能源重卡的正确性——其绝不只是为了满足客户对车辆排放的严格要求,其的确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增收。
贾民的自卸车队有19名司机、19辆车,在用的这批电动重卡是6月22日公司集中采购车辆中的一部分,目前正式投入运营不足月余。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贾民已完全接受、认可了这批“新伙计”。“起初有些不习惯,操作上有点不适应,但在车企服务人员的帮助和支持下,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贾民说。
据介绍,车队每天负责将废钢从基地运往位于马钢各工厂内的原料库。“一般早上7点上班,下午4、5点左右收工,也算朝九晚五!”贾民打趣地说。
由于路线不同,单车单程运营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之前忙起来,能跑七八趟,但现在钢厂减产,货量不算充足,能跑一两趟或三四趟的样子。跑得多,换电一到两次;跑得少,两天换一次电也是有的。”贾民告诉记者,他盼着钢厂产能尽快提上来,车子更多跑起来,这样,租电瓶等产生的费用就会摊薄在每一辆车的每一趟运输中,才能充分发挥电动重卡在倒短运输中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
张欢对记者强调,电动重卡的优势正是为物流用户实现降本增效。比如,用户购车时,汉马科技根据用户不同使用工况换装不同电量的电池包,以降低购车成本和车辆自重。再比如,汉马科技电动重卡平均能耗大概为1.38kWh/km,每公里运营花费仅1块钱左右,换算到一辆重卡的整个生命周期,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据悉,汉马科技电动重卡是基于华菱重卡底盘打造而成,其依托一体化设计,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采用轻量化设计,在悬架、车桥、水箱、油箱等众多部位使用了铝合金材质,进而让车辆在运输中装得更满、跑得更快、赚得更多。
新能源化是场持久战
谈及电动重卡的运营成本优势,范永军举例说:“在矿山,重载下坡,空载上坡,耗电少,充一次电用得时间更长。这将成为用户选择新能源重卡的理由。”不过,在新能源重卡高歌猛进的当下,他不忘提醒,与燃油重卡相比,其发展之路还很漫长。
一方面,新能源产品售价偏高、残值偏低难以回避,实现规模化产销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后,降低价格是众望所归。一些用户甚至考虑,将多支出的几十万购车费用,用作其他用途的投资,或许收益更高。
另一方面,和新能源汽车起步时相似,新能源重卡先期一样离不开政策支持。只是一些用户选购电动重卡,是从满足企业自身碳排放指标出发,而非主动拥抱新能源重卡,这就不免令人担忧。毕竟,一款新产品能够立足市场,或许不能没有政策支持,但也一定不能完全依赖政策支持,终可持续健康发展还要靠市场驱动。
当然,符合倒短运输场景需求是优势,但也侧面反映了其应用上的受限。在长途干线运输中,电动重卡并不适用,燃料电池重卡始终受制于加氢难等问题,混合动力重卡更是一直都不被市场所广泛接受。相比较之,干线重卡不同于城配轻卡,后者要“顾及”城市环保要求,但前者在排放要求并不很高的地区,具有快捷、便利等特点,加之购买价格相对更低,燃油重卡刚需的“基本盘”一直都在。
并且,天然气重卡一样属于清洁能源重卡,在一些地区和线路,随着加气站的增多,这类车辆将愈发有用武之地。
然而,目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电动重卡还有一桩烦心事。据了解,国家电投、中国石化、协鑫能科等虽在不断加大换电站建设和推广进度,但比之各地出台的规划和政策要求,还需更快一步。范永军呼吁,针对电池、箱体、接插件、线束等标准不统一,通用性不足,导致的互换困难等问题,需要尽早出台统一标准。
张欢十分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通过换电模式实现车电分离,按需配电,可一定程度解决电动重卡购买贵、保值率低,以及用车过程中“补能焦虑”等问题。但现阶段市场上的产品,由于不同车型使用电池材料、大小、安装位置、接口等都不一致,所以解决标准化问题已然迫在眉睫。“这对新能源重卡尤其电动重卡的未来,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张欢说。(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2年第15期)
- 菜鸟万霖:今年将推多种方式破解送货上门难题 2024-11-27
- 丰红计划、夜间配送、跨城急送……顺丰同城新业务遍地开花抢占商机 2024-11-27
- 从1299家到2268家,一年时间网络货运企业数量近乎翻倍 2024-11-27
- 海南:到2025年底,全社会物流与GDP比率控制在12.84%以内 2024-11-27
- 重点整治这些行为!两部门开展交通物流领域涉企违规自查自纠 2024-11-27
- 携超融合数字孪生平台而来,阿里云要为物流降本增效做什么? 2024-11-27
- 大时代下的仓配供应链产业升级 2024-11-27
- 物流如何拥抱乌卡时代的数字化转型 2024-11-27
- 统一大市场下的“数字供应链”+“智慧物流” 2024-11-27
- 新常态下业务思考与服务实践 202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