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引起了冷链物流业内和各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可以说,这是我国冷链物流业多年未有也是多年期盼的一个重要的行业规划,随后,重磅政策持续加速落地,行业景气度呈历史新高且仍将持续。
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对“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作出系统安排;随后,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分析人士称,国家对冷链物流的支持政策持续加码,有利于市场集中度提升,冷链物流企业迎来快速发展期,以及疫情催生的爆发式需求,冷链行业迎来了强劲风口。
当前的差距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尽管我国的冷链物流近年来有了快速的发展,但与国际冷链物流**水平相比,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一差距,恰恰也就是我国冷链物流的未来所期。这一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就是基础设施不足。截至2021年底,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基本达到85%以上,而我国只有19%;其中,预冷果蔬占比一般为10%,而发达国家高达95%—。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表面看,似乎只是冷链的供给侧跟不上需求侧,而究其底蕴,问题就出在冷库、冷藏车等冷链基础设施数量少、质量差。正因如此,冷链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行业性工作,已被国家提到了新时期乡村振兴的高度。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建设。
其次是行业集中度偏低,随着生鲜电商的日益普及,虽然目前已出现了以顺丰冷链等为代表的行业企业,但还没有出现一家可以与国际冷链巨头相媲美的企业。
三是尚未真正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以生鲜农产品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食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达2.13亿吨,其中占比大的是生鲜农产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可以反映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
由于农产品产地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我国生鲜农产品的全程冷链至今尚未在全国形成。所以,如今很少看到有装满农产品的冷藏车在路上跑,更多的是蒙得严严的大棚车。全程冷链,不仅包括温控这一冷链物流的基本要求,还包括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农药残留物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具有管理的系统性和很强的可操作性,由此才可以终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冷链物流全过程的农产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存量市场的研判
我国冷链物流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主要运输的对象是肉类、禽类以及水产类等,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步形成了了现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行业。现代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虽不长,但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却十分丰富,汲取这些经验和教训,及早看到行业未来的发展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等重磅政策的连续落地,则是在行业大背景下,对未来五年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进行的准确研判和预判。
对冷链物流发展的研判,其基础就是建立在对冷链物流的存量市场的正确分析和判断上。而过去多年乃至目前,冷链行业大的发展短板,恰恰就体现在对存量市场的盲目投入和争夺上,当前超过80%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还一直在盲目的争夺存量市场。
什么是冷链的存量市场?大体包括:食品生产企业、餐饮连锁、商超连锁等带来的冷链业务订单。众所周知,效率、质量、成本永远是冷链物流行业相互矛盾的三要素,三者之间只有相对的平衡点,而每个甲方企业对平衡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都是在不断压缩冷链物流费用;但是,成本太低了,就要在效率和质量方面做出牺牲;物流费用也终究是有底线的,当甲方客户一味地通过低价招标开始压榨冷链物流费用时,效率、质量、成本三者之间的平衡生态就会被打破。在过去很长时间,由于大部分冷链物流企业都在抢夺所谓的存量市场,这就导致冷链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达不到冷链物流企业增长的速度,而当大家发现这个市场盈利开始变得困难时,这个市场其实已经变成了“红海”市场。
未来增量市场的预判
过去,一提到冷链市场,人们的目光首先看到的就是市场上冷柜里的商品,此外,还有农贸市场上的生鲜农产品。但是,这种理念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了。